隨著全球經濟下滑,2015年中國奢侈品萎縮,跌幅高達 200 多億。“輕奢是必然的趨勢,”意大利奢侈品品牌中國區總監賀斌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特別在經濟危機、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它是被消費者提倡的一種消費觀念,因為手頭閑錢少了,但又需要奢侈品,所以出現輕奢的消費欲望和觀念。”
美國Fith&Pacific公司這段時間喜上眉梢,而其想專心發展的輕奢“寵”Kate Spade第三季度的銷售業績也十分振奮人心:銷售同比大增76.4%。如果你還沒到能駕馭Chanel的年齡,覺得GiorgioArmani的衣服太貴,那為什么還要去嘗試它們?不如去挑選下它們的副線品牌產品,時尚年輕而富有個性。
自1981年GiorgioArmani首度提出延伸副線的概念并推出Emporio Armani后,諸多奢侈品牌紛紛“效仿”。如今一個奢侈品牌下面有六七個產品線是再正常不過的,更有甚者,覆蓋至皮包、眼鏡、內衣、泳衣等全品類的產品線可以多達十幾條。
輕奢侈產品的消費來源于兩個方面:
一是,富裕階層的日常消費,以此體現其時尚度和生活品質。
二是,白領階層體現自我個性的消費。普通白領用戶消費輕奢侈品更多的是為了在工作繁忙之余,偶爾犒賞一下自己,但與專門消費高端奢侈品的買家相比,平均年齡會更低一些。
輕奢消費的崛起與社會形態有關,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中產階級開始崛起,他們追求生活品質,于是乎“能夠負擔得起的奢華”是未來消費的主流。通常500美元左右的價格被認為是合適的。追求真正的好設計和高品質的顧客越來越多,兩者最顯著的區別在于其價格區間不同。輕奢侈品的價格更具有親民性,在2000元至1萬元不等,其定位一般是中高檔,符合常規時尚類百貨店的主流定位。而奢侈品的基本款都會是輕奢侈的2-3倍,如果是稀有材質或者定制鑲嵌名貴珠寶,其價格將會超過輕奢侈的十倍甚至幾十倍。此時,“輕奢侈”順理成章地出現。它們定位中高檔,帶有獨特品位的生活體驗感受,正受到白領群體的熱捧。

奢侈大牌衍生出“輕奢”副品牌。
國際奢侈品牌通過推行副品牌,從而搶占輕奢侈領域,能最容易找得到的輕奢侈品,就是一線時尚品牌開設的副線,譬如Miu Miu之于PRADA、Emporio Armani之于GiorgioArmani、MARC BY MARC JACOBS之于MARC JACOBS、DKNY之于Donna Karan等。
這些品牌的共同特點,就是既擁有一線品牌的“血統”,也就是款式特色,其自身極具設計感和獨特性,但又兼顧消費者較為年輕、多變的心態,最重要的是,它們的價格檔次方面向下延伸,能讓更多人消費得起。

喬治•阿瑪尼宣布6月將推出“New Normal”的新系列。作為副牌界的鼻祖,Armani層出不窮的副牌不但定位明確,并且互不交叉,也成為許多奢侈品品牌效仿的榜樣。一起看看那些年我們混淆過的Armani們。
Armani Prive:高級定制服裝/阿瑪尼旗下最高端產品
Giorgio Armani:高級成衣/正裝中最貴的一款
Emporio Armani:阿瑪尼的年輕系列
Armani collezioni:針對高端白領/價格比主牌便宜
Armami Jeans:休閑服及牛仔服
Armani Exchange:阿瑪尼產品鏈上特許外包零售的品牌

rada和Miu Miu,同樣Miu Miu是Prada的副線,但仔細發現,繆繆(MiuMiu)和AgathaRuizDeLaPrada都是普拉達(Prada)的副線,正牌好幾萬一套,而副牌幾千塊一件。
Armani、D&G等,而Armani的正牌是佐治•阿瑪尼(GiorgioArmani),D & G是Dolce&Gabbana的副牌。"正牌的佐治•阿瑪尼好幾萬一套,副牌的Armani三四千塊一件。
雨果•博斯HUGO BOSS和BOSS Black系列和最為高端的BOSS Selection系列。
美國寇馳公司的 GUANCHI 、寇馳、COACH、冠馳、蔻馳、寇茲等。
CK公司的 Calvin Klein 和 CalvinKlein等。
Red Valentino是Valentino的副線品牌。
圣羅蘭的YSL系列和VSL系列等等,相同品牌,不同的系列商品,價格比較親民情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