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農歷雞年大年初一,佛山市三水區南山鎮,70歲的雞美英與家人團聚。按照習俗,大年初二或初四等雙數日,她會和相隔不遠的姐姐、85歲的雞二妹串門拜年。
作為越南歸僑,這對“雞氏姐妹”,已在佛山共同度過了16個春節;作為雞姓后人,她們又苦于佛山四大“土著”姓氏之一的雞姓的沒落——加上同為越南歸僑、上門“認親”的侄女雞賢秀,整個佛山的同姓之人,或許僅有她們3人。
身為越南歸僑和歸僑后代,雞二妹和雞美英這對“雞氏姐妹”和家人的春節過得有點不一樣:她們會包長粽過年,并會將毛色亮澤的雞、特有長粽和兩三條蒜贈送親友,而且她們都在雙數日拜年,單數日則多在家中與兒孫享天倫之樂。
華僑農場里的“雞嫲”和“雞姨”
距離南山鎮小學不遠,在漫江河邊,連排平房組成了漫江二隊,幾輛新款汽車停在平房前的空地上,一群小孩在空地上左竄右跳玩著鞭炮。不時有穿著時髦的人從平房里進進出出,那是從各地陸續回到家里過年的人。常年留在家里的親人則按部就班地置備物品準備過年,不難看出他們臉上都刻畫著一份喜悅。
無論是歸來的游子,還是留守的鄉民,只要有人打聽“雞婆婆”,他們總能說出“雞婆婆”的住處,他們把年長那位稱做“雞姨”,更年長那位稱做“雞嫲”。
“雞嫲”和“雞姨”的姓氏十分少見,以至于整個漫江二隊就只有三個姓雞的人,甚至極有可能是全佛山僅有三個雞姓人。有趣的是,史書記載“雞、田、布、老”是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但事實上,以上三位雞姓人都不是佛山“土著”。
雞美英告訴記者,她和姐姐祖籍應為廣西防城港,很小就跟父母到越南謀生。1978年,姐妹二人先后乘船回國。按國家當時的難僑安置政策,雞二妹直接被安排到逕口華僑農場,雞美英被安置到海南屯昌。雞美英的老伴在1993年去世了,當時兩個兒子也都來廣東打工謀生。經過多方考慮后,雞美英在2000年春節后也住進了逕口華僑農場。
雞二妹到三水逕口華僑農場后,祖籍同為廣西的三水越南歸僑雞賢秀也上門來“認親”。雞賢秀比雞美英小10歲,1979年前后從越南回國時被安置到三水,現在是雞二妹和雞美英的侄女。雞美英說,因為侄女嫁給了村里的老王,而且又養羊又養豬,大家都叫她做“王嫂”或者“老板娘”。她一般很忙,很難找到她。

佛山“雞氏姐妹”均為越南歸僑,姐姐85歲,妹妹70歲,倆人身體狀況尚好
家養17只雞,包長粽過年
“過年食唔食雞?梗系食啦!”中午時分回到家中客廳,雞美英一邊和提早回來的大兒媳胡曉燕包餃子,一邊與記者閑聊。她說,自己家里就養了17只雞,等到大年三十,一家人不僅要殺雞,還要宰鴨宰鵝。但身為越南歸僑和歸僑后代,他們的春節又過得有點不一樣。
原來,逕口華僑農場建成于1964年,1978年至1979年間,大批越南歸國華僑遷居至此。目前,2000多名歸僑僑眷主要生活在三水南山鎮漫江社區,自從他們回國后,就一直沿襲廣西人的年俗。
南山鎮漫江社區居委會主任陳法皇也是一名越南歸僑,當年回國到三水時他才5歲,他說,按照南山鎮本地習俗,到了年初四,本地人都為探親訪友忙活了整整三天,但對不少越南歸僑來說,初四只是他們相互走訪的第二天?!拔覀兌际窃陔p數日去拜年,單數天一般都留在家里休息,與兒孫共享天倫之樂?!?/p>
越南歸僑贈送親友的過年禮物除了本地人都會帶的水果、餅糖,還有毛色亮澤的雞、特有長粽和兩三條蒜。用來送人的雞,都是歸僑們早在半年前就開始圈養,一養就是二三十只。而長粽都是歸僑們在年廿五到年廿八時做好的,鄰居親友圍坐在一起,疊起幾片冬葉,鋪平糯米,平放一條腌好的五花肉,再鋪上糯米后扎起。一戶人做上20多斤粽子后,粽子要蒸整整16個小時。

“雞姨”雞美英在制作長粽準備過年,這是她們作為越南歸僑獨特的過年習俗
對于傳統而特別的年俗,“雞嫲”和“雞姨”自然耳熟能詳,但更多是苦于“無用武之地”。雞美英說,本來雞姓親戚就少,加上她和姐姐年紀大輩分高,而大部分子女都常年在外,過去16個春節,常常是兩姐妹在距離不到30米兩個住處互相串門,今年20多條長粽也主要是為兒孫準備的。
身體尚好,平淡是真,團聚是福
因為雞美英長期與1個孫子生活,難得盼到兒媳回來,雞美英也十分享受與媳婦閑話家常的時光。雞美英的大兒媳胡曉燕告訴記者,他丈夫名叫鐘文德,今年45歲,小叔子比丈夫小兩歲,另外還有一位1971年出生的小姑叫鐘春香,家在深圳。丈夫和小叔子分別在東莞和深圳打拼,今年提早回家,兩家人會在婆婆雞美英家一起吃團年飯。
雞美英生活節儉。2003年,她用積蓄在逕口華僑新村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但是隨著人丁越來越興旺,70多平米的房子空間也越發捉襟見肘,現在她希望能夠借助危房改造政策獲得政府補貼,換一間大房子。
對比妹妹,雞二妹的家族更大。雞二妹的夫家姓宋,她的大女兒遠嫁到廣西,另有一兒一女在美國,兩個兒子在佛山禪城,一個兒子在深圳,只有一個兒子留守南山,在家附近經營一家小食店。過去雞二妹與留守在家的兒子住在一起,但得益于政府的危房改造政策,這個兒子在1月26日也正式搬入了新居。
“我們作為子女、媳婦的,倒是更希望看到兩位老人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焙鷷匝嗾f。而雞美英也不時會對姐妹倆“還過得去”的身體狀況感到欣慰。
鏈接
雞姓古老,唐代興旺,目前佛山“土著”雞姓已無
雞姓,是嶺南地區特有的罕見姓氏,也是唐代佛山最為興旺的姓氏。據《中國姓氏大全》等多部資料記載,雞姓是佛山土著四大姓“雞、田、布、老”之一,在上海、云南也有分布,但如今最為集中的應該在廣西東興。據廣西當地媒體報道稱,東興一帶姓雞的約有1000多人。
雞姓由何而來?目前尚無權威考證,不過史料基本離不開兩種說法,一種是“奚隹”說:雞姓的老祖宗原姓“奚”,在朝為官,不幸被人陷害。為了躲避仇家,不得已在“奚”后加了一個“隹”字,變為“奚隹”;另一種是“奚鳥”說:相傳雞姓的老祖宗是山東人氏,為了不讓在戰亂時結下的仇家找到,便在姓氏“奚”旁加了“鳥”字,“奚鳥”就這樣沿用了下來。推行簡體字后,不管是“奚隹”還是“奚鳥”,都簡化成了“雞”字。
今天的佛山,保留著這個古老姓氏的人已遠遠不及700公里外的東興。據悉,在佛山數百萬戶籍人口中,僅有3人還冠以雞姓。這背后,映射的是時代的變遷、人口的遷移和姓氏的興衰。
據了解,古時的佛山土著居民,均以務農漁獵為生,繁殖較慢,人口稀少。南宋以后,中原人口南遷,外來姓氏在佛山逐漸多了起來,不斷與本地姓氏融合發展。田、布、老三個姓氏仍在佛山沿用至今,雞姓卻在清朝以后逐漸落寞衰敗。據1990年《佛山市人口志》記載,新中國成立前,佛山姓雞的尚有兩名男子,在大基尾經營工業,而在1985年的調查中,原佛山“土著”四大姓中的雞姓已無。
推薦
中國父母最愛給寶寶起什么名?首份姓名報告出爐
名字,對于每個人來說很重要,但一到起名字,國人的想象力就開始卡殼。別不信,你身邊一定有叫這些名字的。
張偉29.9萬 王偉29萬 王芳27.7萬 李偉26.9萬 李娜25.8萬
張敏24.5萬 李靜24.3萬 王靜24.3萬 劉偉24.1萬 王秀英24.1萬
高居榜首的“張偉”,在全國高達約29.9萬人。要知道,冰島一個國家的人口,也就33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