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全世界色情行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可是真相確是日本四成夫妻苦陷無性婚姻,日本社會壓力非常大,四成夫妻稱太忙沒空增進夫妻關系。
日本社會壓力太大日本四成夫妻苦陷無性婚姻
大城市夫妻的“婚姻乏性”之困
英國知名兩性關系學家安得烈·G.馬歇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缺少性生活,首先會對雙方感情帶來傷害,如果夫妻一方渴望親密,而另一方拒絕,很容易給對方帶來心理上的挫敗感,進而導致溝通不暢、欺騙、婚外戀或者離婚。其次,還會對身體健康帶來一定影響,長期沒有性生活可能導致性器官早衰、激素不穩(wěn)定。最后,無性婚姻還會嚴重威脅家庭的牢固和社會的穩(wěn)定。可以說,沒有性生活是對生命的一種無聲傷害。
性不再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
潘綏銘教授此前所做的調查可以將愛與性的關系用一句話總結:愛是性的靈魂。也就是說,如果雙方已經誰也不愛誰了,那他們之間的性生活頻率就會減少18分之多,到達谷底(44分),如果雙方仍相愛,那么他們的性生活就會多許多,達到59分;而且無論是誰更愛誰,他們的性生活頻率都差不多,只不過有一方更愛另一方的話,性生活還會再多一點,達到62分左右。
日本社會壓力太大日本四成夫妻苦陷無性婚姻
中國人總愛說“平平淡淡才是真”,潘綏銘教授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夫妻關系中的愛情在中國人眼中很多時候是體貼。如果一個人覺得伴侶對自己非常體貼,那么他們之間的性生活就是最多的,體貼程度越低,性生活就越少。
“一對恩愛的夫妻,除非一方生理上有問題,就不會無性,且通常性生活會比較和諧。”上海政法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教授陳曉敏說。在她看來,性在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本能”,賦予了很多新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感情的融合。
以前,性在夫妻之間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完成了這個任務,有沒有似乎也沒太大關系。而如今,婚姻關系已經沒那么簡單,每個人在這段關系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雖然總有人嚷著“再也不相信愛情了”,但“愛情”的魔力卻是無法替代的。“有愛就有性,但有性卻不一定有愛。”陳曉敏堅信,即便都市生存壓力大,有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但只要雙方相愛,就總能營造和諧的性生活。
日本社會壓力太大日本四成夫妻苦陷無性婚姻
陳曉敏指出,類似雙方工作忙,性生活少一些,或者因為工作關系分居兩地,抑或是有了孩子后階段性地性生活減少,都不能算是無性婚姻,大家不用杞人憂天。關鍵還是要多溝通,多了解,達成一種默契。
日本東京街頭,圖片源自網絡
站在東京街頭,你很難想象這個人潮熙攘的繁華都市正面臨嚴重的人口問題。東京有3500萬人口,全日本人口有1億3000萬,對于一個領土面積不到38萬平方公里的島國來說,已經算相當密集—與其國土面積相仿的德國,人口總數只是8200萬左右而已。然而日本的人口問題關鍵字并不是“多”,而是“少”,準確說,是小孩子太少了。
要維持日本現(xiàn)有的人口,平均每個育齡女性需要生2個小孩,但現(xiàn)在平均每個育齡女性只有1.3到1.4個孩子。照這個趨勢下去,及至2060年之時,日本人口就將減少1/3。政府非常清楚,這是懸掛在日本社會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于是早在十幾年前,政府就已經開始推行各種政策以對抗少子化問題。但成效始終不大。2012年,全日本只有不到104萬個新生兒誕生,創(chuàng)下了有統(tǒng)計以來的最低紀錄。日本家庭計劃協(xié)會主席北村邦夫警告說:“再這樣下去,大和民族就要滅絕了。”
少子化緣何成為日本社會久治不愈的痼疾?最近,英國BBC電視臺和《衛(wèi)報》分別在日本進行了調查采訪,并得出了幾乎一致的結論:在少子化的背后,是日本年輕人對于婚姻、家庭乃至于性愛的拒絕。這個結論并不新鮮,日本媒體其實早有察覺,他們甚至還給這種現(xiàn)象起了個名字—“無性癥候群”(セックスしない癥候群)。
不能戀愛的社會
對于日本年輕人來說,戀愛和結婚是一個普遍的難題,這從《我不能戀愛的理由》、《不結婚》還有《單身貴族》等流行電視劇中便可窺見一二。2011年的一份統(tǒng)計顯示,在18到34歲之間的年齡段里,有61%的未婚男性和49%的未婚女性沒有交往的對象,比五年之前上升了將近10%。另外一份研究則指出,在30歲以下的日本青年中,有三分之一從未有過與異性交往的經驗。(沒有同性關系的相關數據。)
現(xiàn)代日本社會并不強求性愛合一,但即便如此,日本年輕人對性的態(tài)度也并不比對戀愛積極。今年早些時候,日本家庭計劃協(xié)會曾經做過一份調查,其結果發(fā)現(xiàn),在16到24歲這個年齡段里,有45%的女性表示對性接觸不感興趣甚至感到厭惡,而男性方面,也有超過四分之一有同感。
52歲的青山愛是一名性愛與親密關系方面的咨詢師,她說,來找她求助的人都很迷茫。“有些人想要一個伴侶,有些人希望保持單身,但絕大多數,都跟普通的戀愛與婚姻毫無關系。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他們都會跟我說,自己看不見戀愛的意義。他們不相信愛情能讓他們的生活變得不一樣,而與人交往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困難。”然而,日本社會在家庭方面“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tǒng)根深蒂固,“于是年輕人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他們來找我,是因為他們不想要這樣的傳統(tǒng)家庭,而且認為自己的想法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