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牙齒就是健康的大門。一般而言,成年人擁有28-32顆恒牙,自乳牙在6、7歲脫落后將陪伴我們人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隨著年紀的增長,若缺乏正確的口腔護理方法,忽視了對口腔健康的關注,那么牙齒脫落的風險也逐步增高。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很早就開始推廣“8020“健康口腔計劃,即:正確護理,加強保護,在80歲時也能擁有20顆功能完好的牙齒。
為了解中國人的口腔現狀,提高國人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新周刊》與知名口腔連鎖品牌機構,拜博口腔醫療集團聯合發起了題為“向老牙致敬”的口腔健康調查和故事征集。隨著“追問掉落的牙齒,尋找遺失的故事”征集和探訪,我們不斷地遇到一個個“老掉牙“的故事。這一幅中國現今社會的“牙齒眾生相”,也從側面反映出盡管存在一些錯誤的用牙和護理方式,但國人的口腔健康意識正在逐漸提升。
人啊,總是在失去之后才倍感珍惜,比如說好的牙齒。
——陳輔琴,66歲,新周書房私廚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但一切都晚了。
我是68年去山西插隊的老三屆知青,在山西農村插隊的時候,條件實在太艱苦了。大米白面經常短缺,很多時候只能煮麥粒、吃高粱面。麥粒可以磨成面粉做出香甜的饅頭面條,可是當一顆顆直接做成飯的時候,有多難吃你們知道嗎?
每次咬完麥粒飯,對,就是咬,牙槽都疼,這樣的飯一吃就將近10年,牙齒能好得了嗎?再說我們那時候根本沒有保護牙齒的意識,總覺得年輕,牙疼啊,蛀牙什么的都是隨便混過去就算了。
所以當我回城之后,特別喜歡做飯、做軟的飯,因為牙齒已經壞了,吃不了太硬的東西。我這么一個愛吃、好吃的人,甚至看著可口的飯菜都動不了筷。
后來我來到了雜志社,為編輯記者們做飯,看著他們吃我做的飯,豎大拇指稱贊,我也很開心。更開心的是他們都有一口好牙,都能敞開懷吃。
現在我也老了,飯做不動了更吃不動了,但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會叮囑在美國的兒孫們,定期看牙洗牙。我還告訴小孫女,要保護牙齒,少吃糖,早晚刷牙,希望他們將來都有一口好的牙齒,能過更好的生活。
因為我知道牙齒是人最寶貴的東西,一旦失去了才會倍感珍惜。
我這一生干了兩件最靠譜的事,一個是買房,一個是護牙。
——張維華,72歲,退休剪輯師
我這一生干了兩件最靠譜的事,一個是買下了我們單位的養老房,還有一個就是擁有好牙齒。兩件事都讓我老有所養。
得感謝一位在八一廠認識的大夫,在我65歲的時候,他讓我去做了植牙手術,那時候才剛開始有植牙的概念,我趕上了最初的一撥,嘗了個鮮,受益一生。
我這一生都在和牙齒較勁,和自己的較完了,就和兒孫們較勁。孫女不到一歲我就開始幫她刷牙。我教給她一個“三分鐘刷牙”法,還給她買了一個沙漏當刷牙計時器。這個方法應該向所有孩子推廣,保持一口好牙是終身受益的,不但延年益壽,還能讓你擁有漂亮的一生。
我后悔沒有早點做醫生,讓我永遠失去了18歲的那顆牙齒。
——呂加恩,71歲,醫生
我一生最后悔的事之一就是18歲時拔了那顆牙。
那一年,一顆牙倒在了一個堅硬的核桃之下。到醫院之后,醫生的意思是先補上,可當時醫療條件比較落后,他那個牙鉆的轉速非常慢,一鉆到牙上,那個疼痛就直鉆進腦袋。這么折騰得我受不了,最終做了一個讓我后悔的決定——拔牙。
當時覺得,一顆牙而已,拔了就拔了,有什么大不了?但這顆被拔掉的牙每過一段時間就讓我痛苦不堪。當時醫生說,缺牙的位置長期空著,對整個牙口不好,建議我鑲了一顆,用掛鉤掛在前牙和后牙上。四五年后,這個兩個牙齒被掛壞了,只好又拔了,繼續鑲;噩夢沒有結束,十年八年以后旁邊的牙齒又被掛壞了。
就因為吃個核桃,原本整齊的牙現在缺了六顆。一顆牙齒崩了,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終身的大事。
學醫以后,我對牙齒有了新的認識——雖說人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并沒有規律說人老了以后一定會牙齒掉光光,如果保護得好的話,我們離開人世的時候也能擁有滿口的好牙。
無論世代如何變遷,總有一種嚴格讓我終身受用
——傅靖生,73歲,電影導演
感謝養父,他的嚴格讓我有了一生的依靠。
活到這年歲才掉了一顆牙,得感謝我的養父,是他給我帶來了良好的牙齒護理習慣。
我小時候經歷過1949年中國社會的激烈變革。那時我只有五歲,家里原本是大地主家庭,生父黃健是廣州國民黨的最高督察,曾代表國民政府接收廣州,所以我們家的生活條件是很好的,那時每天都能蘸牙粉刷牙。
后來一解放,爺爺和父親逃到了臺灣,我就成了流浪兒,在外流浪了好幾年,身上又臟又亂,直到養父傅博仁收養了我。
養父是軍人,所以對衛生習慣的要求非常嚴格,那時候我們已經開始用牙膏了。最重要的是,我從小就比較自覺地刷牙,畢竟有一口整齊、漂亮的牙齒,還是很重要的。
他的嚴格讓我養成一生的習慣,所以我的牙齒一直都保養的很好。直到十年前,我的一只門牙掉了半個。
我準備種牙或者固定義齒,不過掉的那顆牙齒,我還留著。因為牙齒掉了,就像是身體缺了一塊,所以留著死的時候一起燒了,還給我媽媽(笑)。
近百個故事看過來,我們能深刻體會到擁有一口好牙對于幸福生活的巨大意義。本次《新周刊》與拜博聯合舉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受訪者在20歲之前就曾被各式各樣的牙病困擾,而只有不到三成會在牙齒出現問題的時候選擇到專業診所進行檢查和治療,這將導致病情的蔓延和迅速惡化;45.51%的受訪者沒有定期檢查口腔的習慣,容易錯過診治牙病的最佳時機;最為令人惋惜的是,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家中長輩已不足20顆功能牙,低于世衛組織所倡導的“8020“標準,若不及時進行種牙治療,會影響到老人晚年生活的生活質量。
對此,拜博的口腔專家建議,良好的護理和定期檢查對于預防牙周炎、牙齦炎等常見口腔疾病尤為重要,同時還應養成每年到專業牙科診所潔牙的習慣,定期清除牙菌斑、軟垢和牙結石,長久保持牙齒和牙齦健康狀態。覆蓋全國的200家拜博口腔門店始終致力于為國人提供從基礎的檢查、治療到復雜種植等全方位的口腔健康服務;尤其是專注于為復雜缺牙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種植復雜病例診斷設計中心(IDDC)的成立,讓每一家拜博門店成為了復雜種植病例的終結者。現在只要撥打400-0000-033電話預約,即可獲得免費口腔檢查一次。但愿在拜博的守護下,避免“老掉牙“的情況重演,讓一口好牙伴隨您一生。更多口腔故事,還請持續關注拜博與《新周刊》聯合推出的“向老牙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