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為《最終我坐著輪椅被推出了首都國際機場》的文章,在網絡引發超過 10 萬次點擊。文章中起到的笑氣是什么東西?" 笑氣 ",化學名稱為一氧化二氮,位列危險化學品名錄。但這種危險的氣體,卻以另一種方式,在年輕人間悄然流行,同時,不可逆的傷害如影隨形。
林娜自述
講述
第一次吸是出于好奇
回憶起半年多來吸食 " 笑氣 " 的經歷,女孩林娜重復說道," 很可怕 "。林娜自述,因為吸食過量笑氣,她一度出現雙腿 " 站不起來 " 和失禁的情況,為此,她中斷留學,提前回國接受治療。
北青報記者此前報道,日常生活中," 笑氣 " 常被用來制作 DIY 蛋糕裱花、花式咖啡和分子美食。同時,在網上售賣的各類笑氣氣彈的包裝盒上,明確標明它是淡奶油發泡的食品加工助劑," 不可直接食用 "。
但是,在一些年輕群體中,大家心照不宣,使用笑氣來制作 " 嗨氣球 "。
制作步驟簡單,材料易得。吸食后短暫的快感,讓不少年輕人為之癡迷,甚至有人將它視為聚會時 " 調動氣氛 " 的物品。
北青報記者此前調查發現,在國內,線上銷售笑氣彈、教授制作 " 嗨氣球 " 的商家,比比皆是。而林娜則告訴北青報記者,在美國西雅圖,笑氣彈的銷售更加普遍," 在留學生群體里很流行 ",而售賣的方式也更加直接," 一般煙店都有賣,很多人成箱成箱地買 "。
和很多人一樣,林娜第一次吸食笑氣,是出于好奇。" 我感覺我認識的留學生里,有一半人吸過笑氣。我們管這叫做‘打氣球’,當時很多人告訴我,說‘打氣球’會讓人比較舒服,還說它比抽煙喝酒的危害還要小。"
隨后,林娜在自己住的公寓附近,買了四五盒笑氣彈、奶油槍和一些氣球。" 第一次吸,我就用光了四五盒,每盒里面有 24 支,差不多有 100 多支。吸完之后,就感覺腦袋里在蹦迪一樣。" 這是林娜從未體驗過的新鮮感,在此之后," 打氣球 " 變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林娜提供了她在西雅圖吸食用的笑氣彈
細節
曾一個月 " 打氣球 " 花掉十幾萬
林娜描述,自己是一個 " 很不容易放松的人 ",在國外求學,自己照顧自己,也讓她時時處于比較緊繃的狀態。" 打氣球 " 似乎給林娜提供了一種解脫的方式,但危險,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