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古絲綢之路將中國無數華美的絲綢運到中東和歐洲,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捧。那么卸掉絲綢之后,駱駝為我們帶回了哪些好東西呢?
今天的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為人們所熟知,然而在遙遠的絲綢之路時代,中國可是正宗的世界奢侈品旗艦店。除了讓羅馬帝國上下為之瘋狂的絲綢之外,瓷器、茶葉無一不是來自東方大國的頂級消費品。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歷史,然而當年的駝隊肯定不做賠本的買賣,一隊隊駱駝又從西域帶回了什么貨物呢?
答案自然是:美食!
什么,我天朝物阜民豐,佳肴雄冠全球,居然要從西域進口美食?答案是肯定的,這真是讓無數吃貨震驚的事實,其實本土生長出來的食物那是相當的單調。
孔子時代的《素問》一書里把“葵、藿、薤、蔥、韭”列為五菜,對應于五谷。五菜肯定是吃得最普及的,其中“葵”列在首位,這到底是什么玩意兒?其實就是冬葵,李時珍創作《本草綱目》時,干脆把它當成了野草。那“藿”呢?它曾經也是先秦時期的主要蔬菜,其實就是大豆苗的嫩葉而已。猜想也好吃不到哪兒去。“薤”,曹操有篇著名的《薤露行》,看名字似乎無限高大上,其實“薤”就是藠頭。接下來是“蔥”,這個不用多說,配菜,基本不能當主角了。最后說“韭”,這是我國原產,在當時是很名貴的菜,杜甫寫:“夜雨剪春韭”,以為是家常飯,其實是高級別的家宴。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么絲綢之路又怎么成為我國吃貨的生命線的呢,自然是因為駝隊們帶回的瓜果蔬菜、香料、新的烹飪手法了。
葡萄從西域傳到長安,是“貳師將軍”李廣利自大宛凱旋以后的事。據《漢書?西域傳》記載,帶回的葡萄被種植于離宮之外。胡桃就是現今的核桃,是漢代張騫通西域時傳入內地。蘿卜原產亞洲西南部,13世紀的宋元時期被引入我國。我們現在作為家常菜的菠菜,它的名字就源于其產地波斯。此外還有當時被稱為“胡瓜”的黃瓜,石榴等水果蔬菜,都是源源不斷的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
吃貨們要說了,這都是些素菜啊,跟“食肉動物”沒關系吧,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通過絲綢之路傳來的還有一樣寶貝,那就是香料。可別以為是做香水的原料,現在燉肉必加的“十三香”可是也在其中。1973年,我國泉州地區附近海域發掘出一艘南宋神福建制造的大型海船,其中裝載的物資有乳香、沒藥、肉桂、丁香等阿拉伯香料。要是沒有這些,燉肉只能加點鹽,恐怕現在的素食者要翻番上漲了。對了,飯店里常放在桌子上的胡椒,也早就隨著烤肉的香味傳到了我國。

(圖片來源于網絡)
說到烤肉大家自然會聯想到擼串,它簡直成了晚上想都不敢想的禁忌。然而在遙遠的西方,燒烤演變成了藝術一樣的烘焙。法國的甜點,英國的下午茶,還有已經走進我國眾多吃貨口中的丹麥曲奇。對,除了當前大熱的生蠔,曲奇可謂丹麥最著名的美食。尤其是皇冠丹麥曲奇,嚴格遵從DanisaButterCookies傳統丹麥曲奇配方的要求,精選優質黃油和小麥粉為主要原料,現如今已經成了各大超市國際美食區的常客,看餓了的吃貨們快去超市找找它的身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