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網友好奇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靠什么發家的,劇版和歷史原型一樣嗎?下面跟小編一起看看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發家的方法。
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發家的方法
《那年花開月正圓》劇情預告中這樣介紹,周瑩為什么能壟斷陜西棉市多年?不是她燒了罌粟,然后一拍腦袋,偷了兩千兩銀子,提前三個月收了八十萬斤棉花,她就突然發財了。
還有三個月,棉花就收獲了,那些棉農,憑什么要把八十萬斤棉花都賣給初來乍道的周瑩,然后白白讓她一轉手就賺一大筆呀?
記載里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周瑩之所以能壟斷陜西棉市,那是因為她摸熟了棉花的市場規律:棉花生產常常是“三豐一歉雙平年”。
周瑩是以豐補歉,在未知豐歉的情況下,提前以平年價格預定了棉農次年的棉花,而不僅僅只是提前三個月。
這樣,如果第二年棉花歉收,棉農還是能按平年的價格,賣出平年的斤數,這樣棉農每年的收入是穩定的,生活有保障。歉收的斤數,肯定周瑩允許他們以后用豐年的收成補齊。
這就有點像現代的期貨市場,很多企業買賣期貨合約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像炒作股票一樣賺取價格波動的差額,而是為了規避現貨價格波動的風險。
來源:西電網 http://Www.xdE6.Net/
周瑩在那個年代,就懂得了運用期貨交易的原理,既保證了棉農的利益也穩定了自己的貨源。到第二年收獲時其他棉商早已無棉可收,只能再高價向周瑩回購,吳家憑此壟斷了陜西棉市多年。
收購棉花,那絕不應該是周瑩的發家方式,而應該是,她在棉花市場摸爬滾打多年后,充分摸透了棉花市場的規律,然后用自己的商業天才,發現了期貨交易對交易雙方的好處,才取得成功的。
這樣一個周瑩經商極精彩的記錄,就被編劇一拍腦袋就這么變成她發家的方式了,觀眾完全體會不到周瑩經商的高明,真是太可惜了。
那年花開月正圓劇情介紹
隨著劇情的發展,《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家族商戰線也逐漸進入白熱化。在近日的劇集中,胡詠梅以洋布為“秘密武器”成為涇陽商界的新貴,并將吳沈兩家的土布市場蠶食殆盡。
為了將手中的土布賣出,周瑩不惜跋涉千里前往迪化開拓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上,周瑩的吳氏商業帝國版圖曾遍布全國,民間甚至有“吳家伙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飯,不住別家店的”的說法。
劇中周瑩在商業市場面臨“絕境”的情況下所展現出來的無畏與其歷史的傳奇光環相呼應,透過她的經商智慧,可以看到秦商身上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
當然,從劇中也可以得知,早在周瑩之前的吳家的祖先就到達過迪化經營藥材,這在劇中是周瑩前往迪化的一個“跳板”。
但其實,從秦商歷史和發展的大背景下考量,這個情節的設置實在巧妙,四兩撥千金,簡單幾句話就展現了秦商不懼風險、求新進取的精神品質。
除了弘揚和傳承秦商本色,周瑩前往迪化賣布的劇情也為觀眾傳遞了一種靈活思變、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同時還對一些促進時代進步的歷史事件進行了融入,傳承革新進取的精神。
比如,面對商業上的不利處境,周瑩沒有悲觀,而是跳出常規的思維圈,從另外的角度去尋找解決辦法,這對現代人的為人處世是一個很好的點悟。